逃向艺术----关于雷本本的影像作品

    三年前就看到过雷本本的作品,直到去年才见面认识。去年,她的摄影作品《我的头发不见了》和Vidio作品《瑜珈》参加了我在首尔策划的展览《看不见的青春---中国新锐艺术家展》。当时选择本本的作品参展是因为她的作品符合我策展的主题:看不见的青春流逝。本本的作品从一个女性艺术家的视角对生活的一些现象进行了非常个人化的思考,在她的作品中我看到了无声的挣扎,但是这挣扎却是无助的,自闭的,弱势的。而本本作品中,又透露着丝丝禅意,这或许是她作品能打动观众的原因。

   纵观本本从05年以来的作品,大概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雷本本是个问题青年。在他的作品中,问题青年的问题重重,自闭,怀疑,纯真,迷茫,这一切在她的作品中是用最直白的表现手法表达出来的,在看似简单的形式中,又有着复杂的思考。中国70后的艺术家是一个特殊存在,他们没有经历60后艺术家的历史背景,也不像60后艺术家一样对文化的理想和狂热,历史和文化的沉重并没有成为他们艺术创作的原初,相反他们的童年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社会发展的焦点不再是政治和文化,而是经济,没有了政治和文化的压抑,70后艺术家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这种自我的世界跟父辈的价值观是格格不入的。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刺激了消费,可以说,70后的成长是伴随着人们对物质的迷恋开始的,在他们的世界里,由“物质”而延伸出来的更多是人的本能,对自身幸福的关注和个体意识的重视。他们这一代艺术家关注的已经不是集体意识,更多是自身和外界之间的关系。他们活在跟老一辈不同的环境中,但是接受的教育并没有什么变化。至今为止我们不得不说中国的教育是落后于现实的,保守的,传统的。而70后正好是经历这个过渡期的一代。

   在雷本本的作品《水影》中,她用“影子”来体现了生活的一种虚幻和不真实。水中的幻影里面有很多秘密和可能性,藏的黑暗中,藏在变化莫测的水中。作品中的影子似乎跟石头,荷花,草,树等自然界的生物在交流。本本的作品一直延续了对自然的迷恋,在她后期的作品中,也有不少的体现。也可以看的出她对自由的向往。这些表达都是艺术家对自己内心的关照。

二,雷本本是个柔弱的女人。本本或许认为生活中的她是坚强的,但是在她作品的背后是女性的柔弱和无助。愿意不愿意承认,我们的社会依然是男权的社会,大部分女人终究是弱势的。尤其在北京这个竞争激烈的首都,北漂一族的生活必然充满很多曲折的经历和痛苦的压力。在本本06年的作品《婴儿》、《在悬崖上跳舞》、《在我的时间中》更多就是表达了她作为一个年轻女性的思考。具体的经历我没有追问,仅仅这三个作品的内在逻辑关系中,已经可以觉察到她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思考过程。《婴儿》是个开始,然后似乎破釜沉舟般去悬崖上表现舞蹈,冒险过后是享受一个人的孤独,《在我的时间中》是“悬崖跳舞”的继续,也是她对自己冒险想法的肯定。或许是为了理想,或许是为了爱情,或许是为了获得,或许是为了放弃,作品已然记忆了她这些心理历程。我并没有去追问本本这几件作品的来由,是因为我不想把对作品的认识限定在先入为主的印象中。或许我的判断是错误的,但是对我来说是真实的。

三,从琐碎生活中获得感受已经成了她创作的主要源泉。尤其是用手机拍照更让她及时迅速的捕捉到生活的片段。有位女歌手曾经唱到,人生是梦的片段。本本也是用一种梦幻的手法去表现自己的心理。在她的作品中,孤独一直是个主题,但是她这种孤独并不是笃定的,相反,她的作品其实更多的是在表达渴望交流,尤其在近两年的作品中,她更加体现了这个主题。作品《绿》的创意有点简单,但是却表达了本本对外界交流的渴望,但她又是没有安全感的。到此我一直在解释艺术家的作品是如何表达艺术家个人的生存经验的,从她的作品来分析她的心理,这在文章一开始就提到,70后的艺术创作是非常个人化的表达,艺术家表达的就是自己的心理感受,而这感受也代表了跟她同龄的女性的心理。作品《活色生香》用局部叙事的拍摄手法,表达了一个女性对自我身体的看法。这里的“性”是含混不清的,是艺术家自己在观看,还是给别人看,中国人的性观念的变化也是从70后这一代人开始的。

四,逃离生活,逃向艺术,孤芳自赏。

   本本在09年创作一系列《素描》作品,用黑白色拍摄了一些树枝的局部,对于这系列作品,比较唯美,并不是什么新的创意,但真实表达了她现在的心理。她的作品中其实一直有条线索就是对自然界的物的关注。这次她彻底抽离了人,而且用黑白色来表现植物的局部,从作品形式来看,挺有诗意的。而从创作背后的动机来看,雷本本又开始了逃离的生活。在她的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总是在远方,最近她又去云南搞创作,其实是想逃离北京这个大都市给她的压力。

   从本本整个创作来看,她前期比较注重个人状态的表达,后期比较注重表达与外界的交流,到最后她发现这世界很多地方都是相像的。大都市的生活给她带来的不是舒适,而是压力和浮躁,为了跟大自然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她“逃”到了云南,我们姑且认为她是扑向大自然的怀抱吧,因为云南在很多人心中是个干净的地方。

像她一样的青年艺术家因为比价重视个人内心的感受,所以艺术创作会随着心理感受而变化,在表达上是比较多元化的,但是都是自己内心的真实表达。感性的发现,理性的表达,就是雷本本一直以来的创作方法。

她的青春之旅还没有结束,所以她的艺术也一直“在路上”。
                                                
                                                          夏彦国2009